这是 muki->Posts 的第 0 篇原创

For Chinese readers:

(Later this year for English and Japanese readers.)

梦境,星空,少女

我们仰望着同一片天空,却看着不同的地方。

——《秒速五厘米》,新海诚

这是“我”和“她”的物语,
虽然我不清楚:
“我”是不是我,
“她”是不是她。

但是我隐隐约约坚信着:
“我”也许并不是我,
而“她”,确实是她。


muki->Posts

欢迎来到muki->Posts,我的新文章企划。

虽然发表时间设置在了第1篇muki->Posts之前,但实际上是写完那一篇之后才提出的这个概念,想到的这个新企划形式。所以如果你还没看过的话,也许应该看完Re:从零开始的基于AI的Galgame创作?,再回到这里。

虽然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我还是把网页背景的那张图作为了该文的头图,大概是说在我心目中还蛮重要的吧——在创作领域,我大概一直都有着这样子的“执念”:

从很早之前在iPad上写长文,发表到QQ空间;
到在自己的个人笔记本上写小说,不敢发表只是写着玩;
到偶然突发奇想要做一部独立游戏,写了很长的故事框架;
到之后再去投入到Vocaloid翻唱的歌曲制作,视频剪辑;
没人看也懒得继续做了,所以又回到自己一个人写文的状态;
学过写音乐、作编曲,但是没能学会;
直到今天,
借助AI的画图和音乐,做了自己的网站;
还是在写着自己的文字。

写着没有人看的文章,
唱着没有人听的歌曲。

我仍然在无人问津的阴雨霉湿之地,和着雨音,唱着没有听众的歌曲。

——《世末歌者》

虽然并没有哪一次成功过,大多也都是自我满足、自娱自乐。
但是我还挺满足的,我还挺快乐的,
至少被自己的作品感动到了。
虽然挺离谱的,但是我可能就是这么多愁善感。
如果我没有那么多愁善感的话,
这篇文章也不会在这里存在了。

既然没有知音,为何还继续写下去?

为了记载下模糊的梦境。

这不是谜语人。
这只是一种叙事手法。
利用插叙,插入一些似梦似幻的场景。

就像Clannad/Kanon京阿尼的动画版本的每一集的开头,key社似乎很喜欢这样子的叙事方式。不只是动画,他们的原作游戏的脚本就是这么编排的。直到今日的Summer Pockets,他们还是保持了这种风格,描述着那位“影法师先生”。

毕竟有太多事物,
反而是一种距离感带来的模糊化之下,
才显得有一种梦幻美。

为了表达出心中的美学。

虽然没有特别好的文笔,
但是我对一段文字的工整度,还是有要求的。
行间距,
段间距,
排比句式。

还记得高三时语文老师展示过我写的作业;
他说,想特别表扬的,不是内容,
而是工整的格式。
就像一首小诗一样。

也许这篇文章,
就运用了这种美学。

我还是喜欢语文课的,
尤其是高二换了新老师之后的语文课。
在那之前,小学、初中还有高一,
我最不擅长的,也最讨厌的,向来是语文。
开玩笑的是,
高一的语文老师都没记下来我的名字,
甚至应该都不知道我是她的学生。

直到今天我仍感谢高二高三时期我的语文老师。

我的文章,很少被人认可:
尤其是初中时代的语文老师把我的作品讲得一文不值,不过初中依旧还是叙事文,可能我本来就不擅长编撰无聊的故事来应付考试的正能量标准答案罢了,若是构思出了有趣的故事,那又和初中生该有的思想品德标准相差甚远,写不到作文之中去。

但是高三时,
我的作文被印刷给全班看,
也有两三次的机会了。
那是我第一次,在语文上,得到老师的认可。

高考的语文作文,
还记得考场上挥洒笔墨之后,
自己检查阅读时的那种满足感。
如果真的写出来了满意的文字,
哪怕只是自我满足,
我也会高兴很久。
不过
事实证明——
从我的高考语文分数来估计,
作文的分数好像确实非常高。
看来,判卷老师们也被感动到了。

为了传递出温暖的感动。

我不喜欢纯纯粹粹的悲剧。

就像日本经历过311之后,
创作者们也不愿意去写悲剧了。

如果你仔细对比的话,
311之后的日本创作者的作品,
总是想要在感动之后传递出一种温暖。
哭过了之后,
泪水流下了之后,
不是空虚的黑暗,
而是明天的阳光。

我喜欢的作品,是这样子的:
不管前期如何发展,
最后都以正能量结尾。
哪怕是回忆许久,
才感受到了隐藏在深处的正能量,
也是可以的。

为了沉浸在艺术的幻想

在现代的多媒体时代,
所有艺术,都应该得到合理运用。

即便只是在一篇文字中。

这就是为什么视觉小说会出现。

这也是为什么大众:
比起小说,更喜欢电视剧;
比起用手机平板看电视剧,更喜欢在电影院看电影。

身临其境的插图以及音乐
即便对于一篇普通的文章,
也是加分点。

虽然做不到电影院的沉浸感,
但是我们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

这也是未来艺术的发展方向。
先端表现技术这门学科,
也不只是为了高大上神秘结社而诞生的。

一部好的作品,
Director应该将一切都统筹完美,
创造一部能让你沉浸其中的作品,
看完之后,只是觉得:
一切都像一场梦,
醒来之后,依旧觉得很美好。

为了反抗这世界的浮躁

短视频,依旧是快餐文化;
真正的饕餮大餐,从来不会是一顿快餐。

也许它们会带来暂时的快感和饱腹,
但是并不会给自己留下一段深刻的回忆。

即便不能快速被人们接受,
被这个浮躁的世界认可,
我也依旧坚持着,
真正的艺术形式的答案。

当然,也不仅仅只是艺术形式的正确答案,
也应该有,未被发掘的理念和想法,
以及一直以来被误解的事情。
不以常人的视角看待问题,
是我想要写的。

因为这个世界过于浮躁,
很多真理,
已经变成了谬论。

everything->Novel

艺术的形式,从来不应该被受限。
看过了muki->Posts的第1篇之后,
也许想问这样一个问题。

我写的是教程?笔记?小说?抑或、现代诗?

所以,
根据自己的文字风格
好好地利用插图
还有音乐

即便是普通的教程/笔记,
也能写出视觉小说的感觉。

谁说普通的文章就不能结尾处升华了?

可能b站某百大up主(测评软件的)将这项精神发扬光大了。

其实我很早写文就在用这种手法了。
只不过没有做成视频。
当然如果你愿意的话,
那一篇GalgameAI制作Re:0完全可以变成b站视频的文案。
我是没有时间做了。
如果你愿意的话,
发表视频时能注明这个网站我就很开心了。

也许我并不是为了创作出高赞的佳作,
只是在做一个名为everything->Novel的实验。

不,也许也不是。
只是自娱自乐罢了,
只是自我感动罢了。

但是我很投入,
并且乐在其中。
我觉得在这个浮躁的时代,
能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
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我停下了在键盘上敲击的手指,
准备发表这一篇新的文章,
但是在那之前,我拿起了手机。

我打开了微信朋友圈,
点进了她的个人页面,
翻了两三下,

也只是翻了两三下,
我就关掉了手机屏幕。

果然,
我根本不认识她。

也许我应该纠正本文开头的错误:
“我”,依旧是我,
但是“她”,也许自一开始就不是她。

但是,
我还是新建了另一篇空白的文本文档,
我还是在继续写着“我”和“她”的故事。

从0
到1
到∞


  • 本文部分内容为虚构(不包含既有概念/既有事实),虚构内容中的角色和现实中存在的人物无任何关联。

  • 本文的创作理念:muki->Posts, everything->Novel,查看更多muki->Posts系列作品

  • 本文的封面使用了AI绘画技术,图片来自NovelAI。这些图片属于公有领域(Public Domain),本人不声明对其的任何版权,可以随意转载/使用,详情参考CC0协议。(仅限AI生成的图片,该文遵循的CC协议请见下面的说明)